close


日期: Sun Dec 12 16:38:03 1999

標題: 不要將歉疚帶到棺材裡去

 

 

阿彌陀佛!

 

     這兩天在星雲大師新出版的「往事百語」中,看到了這麼一句話,「不要將歉疚帶到棺材裡去」。其實換句話來說,就是自己的一生都要做得無愧於心,不要有對不起人的情事發生。西方人死後會有所謂的墓誌銘,上面會寫下生者對死者一生的評斷,如「長眠在這裡的人,一生樂善好施。。。」等,所以西方心理學也有要求讀者為自己寫墓誌銘的方法來檢視自己的一生。以我個人的經驗,中國人的墓比較少看到墓誌銘的存在,有的也只是萬古流芳、子孫滿堂等吉祥話,要檢視一個人一生功過,那還真的是要以心印心,自由心證了!

 

     不管外國人或中國人,大多有「怨生不怨死」的心態,人死後一了百了,除非是類似陳進興等罪大惡極的人不免遺臭萬年,不然對死者多是歌功頌德者多。這是別人的看法,但是死者自己本身呢?

 

     記得看過一部西洋電影叫「別闖陰陽界」,片中描述幾位醫生嘗試探索死後的世界,利用藥物讓自己短暫死亡,再用急救方法讓自己復活。沒想到每個嘗試過的人,都引發了內心長年以來刻意去遺忘的陰影,如不小心逼死童年玩伴、父親吸毒自殺等,最後只得再去重尋當年的人、事、物,徹底懺悔,請求原諒,生活才得以不再被過去的陰霾束縛!雖是部小成本的電影,我卻覺得相當有意義!

 

    同樣是探討死後世界的片子,最近有一部由布魯斯威利所主演的「靈異第六感」,也是頗具意義!一個心理醫生多年前醫治失敗並放棄的案例,在小男孩痛苦地長大後,持槍槍殺了這名醫生。醫生死後靈魂一直感到歉疚,直到遇到了和當年案例一模一樣的小男孩,藉由幫助這個孩子成功面對他能看到鬼魂的陰影,為他解決問題,進而讓自己得到救贖與原諒!

 

    在一般的電視劇上,我們常可看到這樣的影象,某人臨終欲斷氣之前,這一生的許多事情如走馬燈般在眼前一一掠過,只是和前面兩部片子比起來,為了這一生有所歉疚的事情在死後猶仍無法讓自己問心無愧,程次上就差了一些了!和為自己寫墓誌銘一樣,一般人在為死者寫墓誌銘,基於「死者為大」、「隱惡揚善」的立場,好話總是居多!但是若是要求大家「不要把歉疚帶到棺材裡去」呢?趁著自己還有一口氣在,趁著人、事、物沒有太大的更動,有些事情是否毌需等到死後再來後悔吧!

 

    就好比曾經是多年的知心好友,為了一點小事而有所誤會,甚至多年未曾聯絡與交談,不妨想想,在進入棺材之際,是不是會為此感到有所遺憾呢?以我自己而言,就有一個最好的例子!對於我年輕時曾為之付出所有的那個人而言,至今已有四年未曾與之聯絡了。就連前一陣子那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婚禮,我也沒有出席。雖然有很好的理由(因為我外公出殯和那個人婚禮同一天!),我還是覺得很心虛!畢竟那天忙完之後,我還是有足夠的時間趕去高雄參加婚禮的,結果我是把電話線拔掉(以避免接到電話無法拒絕),自己窩在家看布袋戲來打發時間。昔日我對蟻天海殤君至死仍信守著對一頁書"金丹換三劫"的承諾而欽佩不已,想到我以前曾經對那個人說過一大堆的承諾,如今卻演變成這般田地,心中亦不勝唏噓!如果我行將入木,這件事一定是我最大的歉疚!

 

    或許在我有生之年,會再度鼓起勇氣回到那個地方,和那個人盡釋前嫌,成為好朋友,畢竟此人是引領我入佛門的機緣,也對我有再造之恩,相較之下,倒是我心胸狹窄,無情無義了!也希望大家有空靜下心來想一想,如何讓自己不帶著歉疚入棺材!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金老師 的頭像
    小金老師

    小金老師的部落格

    小金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